方召麐 官方网站

http://fangzhaolin.zxart.cn/

方召麐

方召麐

粉丝:14707

作品总数:36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方召麐,又名方召麟(1914年1月17日-2006年2月20日),生于中国江苏无锡世家,现当代杰出国画大师。 方召麐早年留学伦敦,中年定居香港。诞育八子,传奇一生。从艺八十载,守拙成道,真趣天然。 在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更多>>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醉心于收藏水墨的词人林夕,想去故宫特展当保安


2015年10月09日

 

词人林夕委托嘉德香港拍卖的11件方召麐书画,以“绘宝堂主旧藏”的名目悄然出现。10月4日,他来到拍卖预展现场,再看看这些陪伴了自己20多年的心爱画作。


林夕喜爱中国书画、古董、油画及当代艺术,还时不时临摹名家书法。在拍卖预展现场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采访时,他说:“最初,我喜欢西方油画。总觉得中国传统水墨好闷,山水加上几只飞鸟,面目都差不多。是方老的画,让我慢慢靠近了中国画。”在方召麐这位女画家笔下,中国山水焕发出活泼、潇洒的趣味,有中国传统的笔墨情趣,又受西风影响甚深。也正是这一特征使得林夕的鉴赏品味有了一次颇大的转变。


1991年,林夕的收藏才刚起步,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方召麐所作的梅花抓住了他的视线。“只是单凭自己的直觉,感到:哇,真有趣。”之后,林夕便开始到拍卖公司求购方召麐的画作,一发不可收。圈内人知道他的这一偏好,也会找上门来,将手中的收藏转让给他。


林夕觉得方召麐的水墨画风别致,不应该采用中国传统的卷轴或镜框来装裱,遂让人制作了透明的亚克力画框。他的收藏准则是“不会藏起来,而是拿出来看”,方召麐一改传统意趣的水墨恰好符合林夕装点家居的需要。此前,《阳朔山水》曾被他放置在浴室之中。浴室内黑白大理石墙壁色调偏冷色,衬《阳朔山水》最是合宜。


对方召麐近乎痴迷的搜求贯穿了林夕的整个1990年代。之后,读了方召麐的传记,林夕才慢慢了解这位画家坎坷的一生,用他的话说便是“人画合一了”。1914年出生于无锡世家的方召麐,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水墨实验和国画改造的艺术家。她是曼彻斯特大学的第一个中国女留学生,盛年丧夫之后,她独立支撑家庭,抚养8个子女,同时勤于艺事。40岁时,方召麐入香港大学读博士,42岁又入牛津大学研究《楚辞》。方召麐的作品被很多香港名流收藏,其中不乏李嘉诚、霍英东等巨贾。但在成为一个成功艺术家的同时,方召麐一直扮演慈母的角色,女儿陈方安生后来成为香港重要的政治人物。


“有些人的坚强是莽撞的,而有些人的坚强是负责任的,方老即是后者。”林夕这样评价。也正是这种对作者一生的深入了解,使得她的作品对林夕产生了更大触动。作为词作者,林夕向记者慨叹写作之不易:“过去常为了自己的勤奋而打抱不平。后来看看,方老80多岁还一直坚持画画,还把艺术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处理得那么好。我那些辛苦只是小菜一碟了。”


现在,对书画已积累了深厚认识的林夕,自言“知晓每个朝代梅花的不同画法”。他写了这样一段话来描述自己心中的方召麐:“方先生笔下山水,四字记之曰:温暖和煦。点缀山水间之小人物,为典型风格,笔法稚拙,人物与山水比例不拘成规,在不可能伫立处扛锄耕作,人与大自然关系和谐并存。”


对于一下笔便千回百转的林夕而言,方召麐作品中透出的这种“温暖和煦”或许才是真正摄人心魄的。“作为词人,最大的障碍不是没有东西可写,而是紧张,越是紧张就越写不好。看方老的画,我便感到一种放松,可以让自己挥洒一点。这样,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更好。”遗憾的是,林夕与方召麐从未谋面。直至2006年,方召麐谢世,他才在葬礼上第一次向画家表达了敬意。


说到如今释出这批画作的原因,林夕的回答也是坦率:“在收藏上,我是比较花心的。但我毕竟不是大宅门,收藏也需要一定的转换才能继续。好在我看了它们20年,早就印在脑子里了。”


除了对画作的喜爱之外,方召麐的书法也让林夕折服。他曾经模仿她的书法,写下一段《心经》送给友人。近10年,林夕对书画和文物的喜爱一发不可收。不光是方召麐,范宽、仇英、郑板桥的字画都是林夕的心头好,有时,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。“现在常常觉得,写作真是太浪费时间了,妨碍我拿着放大镜检视自己收藏的宝贝。”


眼下,林夕听说很多观众为了看《清明上河图》到故宫博物院排长队,笑言自己已经萌生了去故宫当保安的想法。“他曾经为了看《千里江山图》排了3小时的队,”其中有两个小时是在用头插队。“在他想来,当博物馆的保安或许会是美差,因为”这样便可以一边劝阻观众离画远些,一边自己一个劲儿凑上去看了。